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1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826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704篇
地球物理   1331篇
地质学   2384篇
海洋学   237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170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Mass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crustal elements (Al, Ca, Fe, Mg, Si, Ti), anthropogenic elements (Zn, Mn, Cr, Cu, K, P, Pb) and sea elements (Na, Cl) were obtained from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with an inertial cascade impactor in Sfax. A fitting procedure by data inversion was applied to those data. This procedure yields accurat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s in the diameter range 0.1–25 μm in two different sites. In a coastal industrial site, the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aerosol showed a bimodal structure; and in urban area, the lower particle mode cannot be observed. The elemental dry deposition flux wa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particle size. The element flux size distribution increased rapidly with particle size. The modell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crustal and anthropogenic elements flux (>90%) was due to particles larger than 3 μm in diameter.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73.
研究发现,高山峡谷区内土壤中元素的表生活动以表生富集作用为主,元素表征富集作用的程度、富集层位和粒级等受矿化作用和自然风化作用双重影响。非矿化地段土壤中元素的表生富集程度较矿化带处土壤中元素表生富集程度更强;矿化带处B层土壤比A层土壤中元素的富集强度稍大,元素明显地富集在粗粒级组分中;近矿(化)带的非矿化地段,A、B两层土壤仍受到矿化组分的影响,A层土壤比B层土壤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粗粒级组分比细粒级组分反映敏感,C层土壤中元素在细粒级组分中轻微富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调整了高山峡谷区土壤测量工作方法,经试点测量验证,找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4.
直接针对西安市黑河水库左坝肩渗漏这一重大工程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与计算。应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对左坝肩单薄山梁的初始渗流场、蓄水后的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渗漏方式、计算相应的渗漏量 ,并通过计算说明了断层是集中渗漏通道。而后利用三维数值计算提供的水位值 ,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 ,对左坝肩岩质斜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与分析 ,计算结果对实际工程的决策与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宁镇地区中更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强  朱诚  房迎三 《沉积学报》2002,20(2):307-313
句容放牛山剖面ESR测年、粒度以及磁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下蜀黄土作为一种受后生成土作用强烈的风尘堆积,其性状与北方黄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为由于成壤作用及次生风化作用导致粘粒含量增多。该剖面揭示出本区中更新世 5个气候暖湿期,分别是 :15 9~ 16 3ka,192ka,195~ 198ka,2 0 3~ 2 30ka与 311~ 35 0ka。其中第一个相对暖湿期不十分明显,在大致同时期的深海氧同位素 (V2 1- 14 6孔 ) 6阶段当中为一个小的气候回暖波动,第 2、3、4气候暖湿期可大致与西峰黄土S2古土壤层所反映的气候温暖事件相对应,可与深海氧同位素 (V2 1- 14 6孔 )第 7氧同位素阶段大致相对比。其中,前 4个温暖期可大致与老虎山下蜀黄土的标准剖面自上而下的 4个埋藏古土壤层相对应。旧石器考古发掘发现 6、7层有石器,从剖面测年资料及各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当时为暖湿的生态环境(即第 5个气候暖湿期 ),较适宜人类活动,与南京汤山猿人洞研究结果相一致。东北地区庙后山下层文化 (14 0 0~2 30ka)以大石片石器为主,文化面貌兼有华北大小两个石器系统的特征。这与该遗址发掘的石器相类似,这可能说明至少在中更新世中期长江河道应在句容以南。  相似文献   
76.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按新近国际年代地层划分方案(ICS,2000),下扬子区二叠纪地层自下向上分为3统,9阶和相对应的华南传统6阶划分。二叠系从阿瑟尔阶至长兴阶(44Ma)共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平均时限约为3.14Ma,其中“紫松阶”)相当阿瑟尔+2/3萨克马尔阶)1个(船山组中上部)、“隆林阶、(相当1/3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2个(分别对应船山组上部和梁山组或镇江组)、“栖霞阶”(相当库班甘德阶+1/3罗德阶)3个(栖霞组),“茅口阶”(相当于2/3罗德阶+沃德阶+卡皮丹阶)4个(孤峰组,茅口组,堰桥组,银屏组和武穴组),吴家坪阶2个(龙潭组或吴家坪组),长兴阶2个(长兴组或大隆组);共归并为4个层序组(sequence set)。  相似文献   
77.
李连捷教授作为1973-1978年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组最年长的一位,深入湘桂交易的南岭西部的山地,为引种奶牛、肉牛建设山地牧场进行草地和土壤调查。当时生活和交通条件等均很差,近70风气高龄的李老跋山涉水,步行到有关山地、坪地进行调查,并修建梯田,引种牧草,为开发南山牧场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对南山的花岗岩风化土壤的保护和山地沼泽的保护等生态保护和合理用肥提出了关键性建议,保证了南山牧场的顺利发展,南山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78.
张北地震区三维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揭示了张北地震区的构造特征。震源区周围分布有相交的北北西和北东向低速异常带。极震区正下方壳内存在高速异常的坚固体 ,其周围被多条低速异常带围限。区域构造具备了大量积累应变能和向高应力区传递应变能的孕震构造特征 ,北北西和北东向的隐伏断裂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发震构造。该震区在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 ,震中区周围分布有几个新第三纪的火山口。极震区米家沟附近火山的三维剖分图给出了该火山从地表到壳内 10km深度的速度图像 ,中新生代的火山岩浆活动对该区域孕震构造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湾盆地北部主要包括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冀中坳陷和下辽河坳陷,区内奥陶系厚 6 0 0~ 80 0m,主要由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下奥陶统分为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统缺失。其中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段和上段。早奥陶世冶里期和亮甲山期,本区以局限海环境为主,其内散布着一些潮坪和滩。中奥陶世,本区岩相古地理面貌变化旋回极为明显,下马家沟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以局限海为主;上马家沟期早期又是潮坪广布,晚期以开阔海为主;峰峰期早期潮坪广布,晚期又以开阔海为主。在奥陶纪,本区经历了 4个大的海侵-海退旋回,其中上马家沟期晚期是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台的最大海侵期。  相似文献   
80.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秦岭金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 :八卦庙矿区发育有条带状的热水沉积岩 ,金矿床类型属于热水沉积韧性剪切带改造型 ,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型 ;马鞍桥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属于华北板块南缘 ,含矿岩系为早古生代的深水斜坡浊积岩相 ,矿区的“浅色岩相”系变质成因 ;煎茶岭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而非超基性岩浆热液型金矿。以上研究为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指出了新方向和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